知名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仓储在线,龙源期刊网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大众文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欣赏 » 正文
《大众文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由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文艺类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全文收录。
《大众文艺》
投稿邮箱:dazhongwenyishe@163.com
咨询电话: 15833114535

咨询在线: 3200336745

咨询微信:dazhongwenyishe

快捷链接
论文欣赏
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研究
2022-05-23 浏览量:707

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研究

    孟祥燕 

(河北经贸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  要]新时代下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需要“五育并举”,劳动教育以其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功能,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则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首要条件。本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现状及成因进行了调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构建了以教学、实践、考核和评价、保障为内容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希望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劳动价值观;实施体系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建构与应用”(编号:HBSZKT-2020022)。

[作者简介]孟祥燕(1979-),女,河北磁县人,河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教育领导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规划。[1]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系统内部重点解决了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为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2]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劳动人才的时代要求,因此,高校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制定最符合本校特征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一、研究设计与调研情况

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要求,此次调查研究借助于问卷星线上开展,问卷内容涵盖劳动价值观的现状、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影响劳动价值观的因素等方面,调研对象选取了河北省内的7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答题,回收有效问卷723份,利用SPSS分析工具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信度和效度较高的一手数据,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样本内部的差异性,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将受访对象的年级、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乡所在地等设为自变量,从而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年级分布情况

1.1 年级分布情况

年级

调查数(人)

所占比例

2016

178

24.62%

2017

148

20.47%

2018

205

28.35%

2019

192

26.56%

 

各年级所占比例相当,为研究各年级的劳动价值观的差异性提供了条件。

2.性别分布情况

1.2 性别分布情况

性别

调查数(人)

所占比例

203

28%

520

72%

 

723名受访学生当中,女生占72%,男生占28%,这一性别比例结构基本反映了目前(调查对象)高校男女生的人数分布情况。

3.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分布情况

1.3 是否为独生子女分布情况

是否为独生子女

调查数(人)

所占比例

207

29%

516

71%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目前高校学生多数为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比重已经不如往年高(如图所示独生子女仅占29%),这也为研究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可以比较非独生子女情况下高校学生的劳动价值观现状。

4.家乡所在地分布情况

1.4 家乡所在地分布情况

家乡所在地

调查数(人)

所占比例

城市

146

20%

县城

163

23%

乡镇

45

6%

农村

369

51%

 

一般而言,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学生已经在家乡生活了至少18年,家乡已经给大学生留下了不可磨来的烙印,家乡普遍的劳动价值观念会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图所示,来自城市的占20%,来自县城的占23%,来自乡镇的占6%,来自农村的占51%。

5.自变量在对自己劳动价值观满意度上的分布

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研究 

四个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劳动价值观的满意度集中在了4-10分之间,对自己的劳动价值观比较满意;女生较男生而言,对自己的劳动价值观满意度要高出很多;非独生子女较独生子女而言,对自己的劳动价值观满意度要高出很多;家乡所在地为农村的学生,劳动价值观满意度明显要高。

二、高校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劳动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活习惯、创新创业、就业择业、奋斗奉献等方面,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准确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状况是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劳动教育的前提条件。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劳动认知模糊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对劳动的认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78.42%的学生认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优秀传统观念,同时也有69.29%的学生认同“学而优则仕”、“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不良传统观念[3],他们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对其中的糟粕部分或因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偏差,或因为个人实践认知的局限,并未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劳动认知存在模糊的现象。

2、劳动情感淡漠

问卷对受访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及餐饮浪费进行了调查,发现当生活费花完之后,有13.97%的学生选择“信用卡透支消费”、“校园贷等借贷类软件”、“消费贷、分期付款”等方式获取费用,说明部分学生热衷超前消费,并未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面对高校食堂严重的浪费现象,受调查学生中只有10.93%选择“浪费食物可耻,在心中鄙视他/她”、“上前提醒一下同学别浪费食物”、“浪费严重时,向相关老师或管理人员反映”,说明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持续下降,社会公德意识不够强烈,在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肆意浪费粮食现象时,不能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劳动情感存在淡漠的现象。

3、劳动行为缺乏

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尽管调查中51%的学生来自农村,但是他们疫情期间的劳动开展形式更多地集中在了“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日常劳动中,能够深入田间地头“干农活儿”的只有15.08%,说明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关注点在学习,对孩子参加生产性劳动未持积极态度。另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社会实践开展形式缺乏专业性,选择到“公司/单位实习”的学生只有16.6%,更多的学生选择“志愿服务”、“兼职打工”、“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形式,说明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还存在着提供的实习实训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

三、劳动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劳动教育的缺位

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影响不可抹灭。在调研中,有72.34%的学生认为“在家长眼里,学习是天职,成绩是第一位的,干不干家务无所谓”;有71.65%的学生认为“家长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有42.88%的学生认为“家长对我的成长干预过多,甚至是包办”;有38.73%的学生认为“家长没有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有30.29%的学生认为“家长很忙,没时间、没精力教育我”,选择家庭结构原因的不到30%。由此看来,尽管有许多学生并不是独生子女,但是他们受到了来自父母过多的关心和爱护,缺少抗挫折能力和独立意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从小欠缺亲身参加劳动的环境,从而“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

2、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

高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未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也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教学中也缺少劳动教育的渗透,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育并未融会贯通。受访学生中68.05%的学生认为“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实践课程太少”;54.77%的学生认为“有的学生靠投机取巧实现了不劳而获”;47.3%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引导和示范不够”;36.38%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34.02%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中缺乏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在《意见》和《指导纲要》的顶层设计下,制定和实施好劳动教育体系。

3、社会劳动教育的缺憾

社会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支持性作用,社会氛围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双刃剑的作用逾加凸显,在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使大学生这些网络原住民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网络中弥漫的急功近利气息使大学生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缺乏相对的培育劳动价值观土壤。因此在调研中发现,受访学生中67.77%的人认为“经常能在社会中看到不尊重体力劳动者的现象”;62.52%的学生认为“社会氛围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52.28%的学生认为“影视作品、娱乐综艺节目的价值导向存在偏差”;45.92%的学生认为“媒体关于科学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的宣传有限”,部分新闻媒体宣扬“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对“网红”“娱乐明星”的宣传报道多于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对社会氛围的营造起到了消极作用。

四、构建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要贯通大中小学教育,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作用,因此,本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教学、实践、考核和评价、保障几部分着手,通过建立劳动教育教学体系、实践体系、考核和评价体系、保障体系,构建起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劳动品德和劳动态度,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技能,具备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1、劳动教育教学体系

劳动教育教学体系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打造劳动教育金课,二是做好与学科专业的融合。

1)开设劳动教育通论课程。一是,将其作为普及类必修课程,置于通识核心课程模块中,明确授课年级和周学时安排。课程内容要系统化,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标准规范、教学活动有效。二是,教材和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讲劳动科学总论[4]、劳动科学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新中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习近平劳动思想等,一部分讲与劳动科学相关的具体内容,比如劳动与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经济、劳动与法律法规、劳动与心理、劳动与统计分析技术等基本知识体系和结构。三是,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授课形式可以“教学+实践”,也可以“线上+线下”。四是,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编写劳动教育通论课程教材,明确教学大纲、教案,设计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五是,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2)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贯通,结合不同专业的视角和关键节点,重点培育和打造各专业课程中具有丰富的劳动属性、劳动价值和劳动技能指向的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和不同年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分层次教育机制。大学一年级,设置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学习劳动相关理论,参加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二年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大学三年级,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参加实践训练;大学四年级,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社会“大我”之中。

2、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按照《意见》中划分的劳动类型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高校可以现有的实践类活动或课程为依托,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勤工助学、职业规划相结合,合理整合和调配现有资源,建成立足校情、对接社会、联动家庭的统一实践体系。

1)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一是,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作用,以学生宿舍为抓手,让劳动走进宿舍,让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加强学生宿舍卫生管理,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组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生活养成教育。二是,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期时间,开设家长劳动教育线上课堂充分调动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在家庭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日常生活劳动。

2)组织生产劳动锻炼活动。一是,组织学生深入生产劳动第一线,在实践中印证、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品牌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网络体系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矩阵”[5]。西南财经大学举办的“西财易班劳动教室”等劳动系列实践活动,实现了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对财经类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活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比重,设置“实践与劳动”小学期,组织师生到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三是,引导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

3)进行服务性劳动实践教育。一是,在校园内广泛设置公益劳动和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二是,利用社区、街道、敬老院、福利院、慈善基金会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三是,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在后勤绿化服务、炒菜、种花插花、讲解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为大学生搭建了劳动服务的平台。

4)开展校园劳动文化建设。一是,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以重大节日为依托,制定劳动公约、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劳动文化。二是,开展劳动榜样进校园活动。充分挖掘省内劳模、大国工匠、红色人物、优秀毕业生等资源,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劳动榜样的事迹。三是,聚焦身边普通劳动者,比如宿舍管理人员、食堂服务人员、校园保洁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身边人的事迹更能鼓舞和感动大学生。四是,挖掘省内红色革命文化基因,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劳动育人中的引领作用。五是,开展校园劳动文化“一院一品”活动,通过品牌活动将劳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华中师范大学通过多项举措,将劳动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统筹课程劳育、校园劳育、专业教育、家庭劳育、社会劳育等“五个劳育”的力量,建设师生共同参与、家校携手共建的“劳动实践共同体”。

3、劳动教育考核和评价体系

针对劳动教育的课程和实践要求,要设计合适、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标准。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防止片面性。借助自评、他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奖惩分明,以调动学生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1)考核内容和形式

学生个人劳动教育评价可根据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质量、劳动习惯列出量化标准,进行等级式考核,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也可使用百分制计分。集体形式的劳动教育内容可列入集体建设的考核项目,在集体推优时作为观测点。

考核形式主要有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平时表现评价要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以自评为主,辅以他评方式,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档案。学段综合评价要在学段结束时,对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开展志愿者星级认证。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引导、反馈改进等功能。

2)评价结果的使用。评价结果分类使用:一是通识类课程,完成课程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即可获得课程学分。二是第二课堂学分系统,个人考核结果为及格及以上即可获得该项学分。三是与综合测评成绩相结合,符合测评要求即可在测评中获得相应分数。平时表现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学段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毕业依据之一,将其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

4、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健全保障劳动教育运行开展的系列规章,涵盖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基本文件、劳动教育实施管理和考核评价内容等;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制定更加具体的工作方案和科学适用的配套制度,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2)增强师资力量。一是,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导师的作用。二是,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三是,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劳动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3)保障经费投入。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强学校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4)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5)深化教育研究。一是,依托高校非实体性研究机构,加大对劳动教育类科研和教改课题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开设研究专项,形成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二是,创办高层次的期刊杂志,开设劳动教育研究专栏,建好劳动教育研究的理论阵地。比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创办的《劳动教育评论》杂志,重点研究劳动教育与实践问题。三是,定期举办劳动教育论坛,搭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上海集中大中小学的优秀教师资源,共研共学共讲劳动教育新思想,为做好劳动教育研究提供了典范。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2020.3

[2]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20.7

[3]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3月

[4]刘向兵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2月

[5]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2020.3

[6]袁华高. 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6月

[7]王秀玲. 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体系的系统论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1期

[8]张鹏飞、高盼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2期

[9]胡斌武、沈紫晴. 劳动教育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12月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System of College Labo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Meng Xiangyan, Zhang Ning

(School of Pubic Administration,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Hebei Shijiazhunag 050061,China)

 

Abstract: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alents. Under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undertaking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distinctive labor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ystem is the primary condition for carrying out labor educ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causes of labor values of some college students.On the basis of data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Prim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structures the system of teaching, practicing,assessment,evaluation and guarantee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w era,college,labor values,implementation syste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