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仓储在线,龙源期刊网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大众文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欣赏 » 正文
《大众文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由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文艺类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全文收录。
《大众文艺》
投稿邮箱:dazhongwenyishe@163.com
咨询电话: 15833114535

咨询在线: 3200336745

咨询微信:dazhongwenyishe

快捷链接
论文欣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以“中外石油文化”课程为例
2023-03-13 浏览量:31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以“中外石油文化”课程为例

       陈先超,何勇明,李成勇,王  璐,胡蓝霄   4版

(成都理工大学 能源学院, 四川成都,610059)

 

[摘  ] 在国家精品在线开发课程中外石油文化基础上,初步探索了人文素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外石油文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资源建设,然后从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课程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外石油文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实践,最后总结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特色及存在的不足,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持续改进措施。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对人文素质课程质量有一定提升作用,可为选修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中外石油文化;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 2017年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石油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编号:SZH1201)。

[作者简介] 陈先超,(1987-),男,山东省青州人,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石油工程系,副教授(通讯作者),主要从事复杂油气藏渗流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建设中国“金课”[1]。随后教育部推出一流课程 “双万计划”,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提倡在国家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基础上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外大学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应用[2],笔者对中外石油文化人文素养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重塑,学生通过线上优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与线下翻转课程学习进行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3]。人文素养课程是本科生“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其内涵 [4]。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石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5],但年轻学子往往对在艰苦卓越中诞生的石油文化及石油创业精神知之甚少。相较于传统枯燥的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重构中外石油文化课堂,可以让学生领悟璀璨的中外石油文化,提高创新意识,继承并发扬石油精神。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资源建设

1 课程目标

“中外石油文化”是开放式选修课程,是油气领域培养一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一门人文素养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深刻理解“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石油精神是中华名族的精神内核之一。本课程培养目标主要有三点:

1)知识目标:了解国内外石油文化的发展史;认识我国石油文化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掌握石油精神的内涵,分析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初步解决复杂。石油工程问题的强大动力和基本思维能力,能根据石油精神内涵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汲取石油文化精萃,传承石油精神,保障国家油气安全意识、提升文化自信 。

2 课程发展历程

本课程源自中国大学MOOC线上课程“中外石油文化”,该课程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同开发建设维护。线上课程于2018年秋季学期首次开课,课程主要围绕中外石油历史及石油精神展开介绍,石油精神中的铁人精神体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参与单位共建线上课程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成都理工大学于2019年春季学期第一次加入中外石油文化线上课程授课团队,并在2020年春季学期组织了成都理工大学“中外石油文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第一次公选课,春季学期第一次开课选课60人,第一次开课反映良好,2020年秋季学期第二次开课选课扩大到120人。

3. 课程教学改革重点问题

对中外石油文化人文素养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重塑,学生通过线上优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与线下翻转课程学习进行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人文素养课程是本科生“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其内涵。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石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但年轻学子往往对在艰苦卓越中诞生的石油文化及石油创业精神知之甚少。相较于传统枯燥的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重构中外石油文化课堂,可以让学生领悟璀璨的中外石油文化,提高创新意识,提升课程的温度和情感,用真善美去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继承并发扬石油精神,增强石油文化的厚重度。

4 课程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经过两学期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实践,目前建设的课程资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线上MOOC资源,包括线上课程视频及文稿、章节测试、课程大作业、课程讨论、课程线上考试等资源;

2)线下慕课堂资源,包括课堂问卷、课堂测验、课程讨论等资源;

3)线下多媒体资源,包括课堂授课多媒体课件、石油文化音频、石油文化视频、石油文化书籍等资源。

通过线上线下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了解石油文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还根据我国石油实际情况和本校石油学科发展补充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课程案例,让学生在了解国内外石油行业的发展历程,铭记在石油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爱校情怀以及为我国新时代发展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

1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提倡优先在国家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基础上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已经在国外大学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应用。本课程采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活动方式,从“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型[6]。本课程线上授课内容10章,线下面授课堂授课内容6章,课程采取基于MO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线上学时与线下学时比例为1:2,课程内容具备一定趣味性和高阶性。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7]。通过中国大学MOOC进行线上学习,在QQ群课堂组织答疑、交流,让学生忙起来;在学校规定的课表上课时间进行线下见面课,开展课堂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确定课程大作业题目,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性研究,让学生思辨起来。

2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本课程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从以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

2)实践教学方式创新:采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活动方式,从“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型。

3)育人评价机制创新:实现从形成性评价到师生互动性评价的育人评价机制,从“单一性”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型。

3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评价机制包含形成性评价和师生互动性评价,考核方法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型[8]。本课程采取线上中国大学MOOC学习与线下慕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综合参考线上和线下学习表现、平时表现及课程作业。课程成绩构成比例为:

1)线上学习部分占总成绩30%:线上视频学习内容,并完成线上各种考核;考核内容有章测试、问题讨论、作业、期末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总分100分。

2)平时表现部分占总成绩30%:课堂考勤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测验、讨论、问答)评价等。

3)课程报告部分分占总成绩40%:要求学生写一篇石油文化相关课程论文;学生对课程学习进行总结;根据论文报告的质量及课程总结进行评分。

4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

笔者统计了2020年春秋两个学期的课程评价数据,包括三个部分:

1)线上MOOC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平均分4.8分,学生留言中大部分都是正面评价,课学生认为课程不仅仅是一门通识公选课,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次党课;

2)线下教务组织的课程评价,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评教成绩为97.51,学生留言大部分也是积极的,认为该公选课是素质拓展课,是课程内容最丰富的公选课;

3)课程总结中学生的评价大部分认可教学质量,主观感受都是满意的,认为该课程起到了石油文化灌输、石油精神洗礼、价值重塑的作用。

从以上课程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借助于线上金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课程的生机活力,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课程的接受度和欢迎度,今后将结合前两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迭代优化,改进课程科学评价方法,以不同形式产出为导向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建“一流课程”为目标,积极探索混合式人文素质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本课程特色:

1)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讲授过程中会介绍石油相关专业知识,也会介绍中外石油企业文化内涵,这样通过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

2)借助科普视频,内容深入浅出,课程生动有趣。通过央视《科技之光》《走进科学》等石油科普视频,结合讲解石油开发历史、石油的作用、石油开发技术及装备等,使得课堂生动有趣。

3)多种媒介讲解石油文化故事,混合教学启发独立思考。通过文字介绍、图片人物、影像资料等多种方式综合立体式讲解石油故事及石油精神,引导同学们通过线上学习及线下交流讨论,启发其独立思考能力。

本课程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以下教学创新:

1)石油精神与党史紧密联系:课程教学实践中建立了石油精神与党史的紧密联系,凸显了石油工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党史结合拉近了学子对石油精神的认同感。

2)线上与线下课程深度融合:采取课内课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实践教学方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承载石油文化,引导同学们交流讨论,混合教学启发独立思考能力。

3)课程思政目标与社会主义愿景同向同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思政从流于表面逐渐提升到社会哲学的层次,教育和引导学子知行合一。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计划

中外石油文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了混合式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对人文素质课程质量有一定提升作用,可为选修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但从前两个学期学生上课反馈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线上课程视频内容较多,课程考核计分方式稍微复杂,线下慕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讨论不够深入等。针对以上不足,课程组教师今后应当:

1)加强学习《行为设计学》、《学习之道》等知识,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知识,深刻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教学规律,调整线上课程视频个数,改善提示时间方式;

2)重构考核方式,继续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多方面评价的同时,重构以核心考查内容的不同权重方式设计考核方式;

3)在课外利用学习群增加下次课堂内容的小测试,增加下次课程内容的问题投稿板块,对上课内容提前进行引导和讨论,并提高线下课件质量。

笔者今后将继续致力于中外石油文化课程混合教学改革,希望能够改善目前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困境。今后应当抓住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机遇,切实转变观念和形式,今后计划通过以下途径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

1)继续改革教学模式。继续加强与外校合建线上课程,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团队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我国老一辈石油地质和石油工程专家奋斗精神全面总结并融入课堂,进一步深入挖掘石油人的奉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实效;

3)完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中增加油气与工业发展、大国油气战略、我国石油战略、本校石油文化及石油领域著名教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推送不同的阅读资源;

4)建设文化素养课程体系。建设与成都理工大学石油文化深度融合的文化素养课程体系,与相关高校的任课老师联系建立合作模式,推动石油文化在国内外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 Nejkovic, V., Tosic, M. Exploring factors for effective use of online information in SPOC within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8, 26(5), 1457-1469.

[3] 胡建华.基于学生课堂行为的教学质量影响因素[J].大学教育科学,2019(02):7-9.

[4] 李浩,曹明明,李剑利,等.大学素质教育的“三位一体”.中国大学教学,2014(7):48-51.

[5] 刘凌.行业高校进一步加强行业精神教育的探索——以石油高校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01):17-19.

[6] 邢以群,鲁柏祥,施杰,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从知识到智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5):122-128.

[7] 孔炯炯.“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建构式教学模式探析——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5):269-271.

[8] 李逢庆,韩晓玲.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08-11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Reform – Take "Chinese and Foreign Petroleum culture" Course for Example

Chen Xianchao *, He Yongming, Li Chengyong, Wang Lu, Hu Lanxiao

(School of Energ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ional excellent onlin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petroleum culture,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explore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reform of humanistic quality cours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petroleum culture", then introduces the reform practice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petroleum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finally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curriculu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the futur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reform has a certain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umanistic quality courses, which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el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Chinese and foreign Petroleum culture;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