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仓储在线,龙源期刊网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大众文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欣赏 » 正文
《大众文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由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文艺类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全文收录。
《大众文艺》
投稿邮箱:dazhongwenyishe@163.com
咨询电话: 15833114535

咨询在线: 3200336745

咨询微信:dazhongwenyishe

快捷链接
论文欣赏
高校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建议与看法
2023-05-23 浏览量:300

高校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建议与看法

俞 洋①,唐维兵②,周小冬①,唐卫卫③,薛仁杰①

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 江苏南京 210008;③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6

[ ]目的:了解我国高校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情况,为高校开展形成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调研全国19所高校385位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意见和建议。结果:93.25%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75.06%教师更支持使用形成性评价,尤其是教龄大于20年的、课堂结束会进行小测的教师(P<0.05),71.17%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成绩应计入学业成绩。结论:多数教师认同将形成性评价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要做好形成性评价,需探索多种评价手段,增进教师对其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业评价,形成性评价

[作者简介]俞洋,(1998-),女,贵州遵义,本科生,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研究方向:儿科学;唐维兵,(1973-),男,江苏如东,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肠内肠外营养及教学科研基金。

[基金项目]2019年度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5+3’一体化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2019ZD014)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J


1 引言

形成性评价首先由美国学者Scriven[1]提出,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学业情况。英国学者Black和Wiliam[2]指出,形成性评价是指老师和学生主动激发、解释和使用学生当前学习进步的证据,及时作出更具针对性的决策,调整教和学的策略,以便更好地朝着预期目标前进。现今国内许多高校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了解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师中的应用情况、高校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看法,特设计问卷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邀请全国19所高校教师参与,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其中,男性教师162人(42.08%),女性223人(57.92%);985/211/双一流高校26人(6.74%),省属高校147人(38.18%),二本及专科院校172人(44.68%)。医学专业188人(48.83%),理学专业68人(17.66%),工学专业25人(6.49%),农学专业100人25.97%),社会人文科学专业2人0.52%)。教龄5年以内118人(30.65%),6-10年91人(23.64%),11-20年129人(33.51%),20年以上45人(11.69%)。

2.2 调查方式

本研究自编《高校教师对形成性评价实施的看法与建议》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如性别、教龄、所在高校等;第二部分为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包括课堂提问、展示和布置作业情况等;第三部分为形成性评价实施中的反馈情况、是否支持形成性评价计入学业成绩等。问卷统一采用网上调查的形式,回答完整即可提交。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高校类别、专业与教龄的教师的课堂提问、小测、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布置及反馈情况。以性别、大学分类、专业分类、教龄、是否在课堂结束进行小测、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否了解学生参与学习情况作为自变量,以教师是否支持教学中使用形成评价作为因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教师支持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的影响因素。

3调查结果

3.1 形成性评价开展情况

形成性评价即教师依据收集到的学生学习证据,及时调整并改善教学[3-4]。调查显示,教师们现行的评价方式多为考勤(83.9%)和作业(78.7%),54.03%教师会在每节课进行课堂提问,34.03%教师每节课后都会布置作业,频繁的阶段性评价可实时收集学习证据,及时发现学业问题。不同高校类别、专业与教龄的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频率上有差别(P<0.05)。985高校教师相比,多数省属高校教师在每节课后都布置作业(χ2=11.776,P=0.019);和教授理学、工学和农学的教师相比,多数教授医学专业的老师每节课后都会布置作业(P<0.05)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较教龄5年的教师更易每节课后布置相应作业。不同专业的课堂展示频率有所区别(P<0.05),与农学专业相比,医学专业的教师多数每次课都有课堂展示(χ2=16.551,P=0.002)。不同高校类别在使用课堂小测频率上也有差异(P<0.05),与二本和专科学校相比,多数省属高校在一堂课结束后,会进行一次小测验以观察本节课学生知识掌握情况(χ2=17.747,P0.001)。详见表1

1形成性评价施行教师实践现状

变量

分类

人数

占比(%)

课堂教学提问No1

每次课都提问

208

54.03

每周1-2个

31

8.05

每周3-5个

17

4.42

每周5个以上

7

1.82

提问但数量不定

122

31.69

学生展示No2

每次课都会

74

19.22

每学期1次

104

27.01

每学期2次

57

14.81

每学期3次及以上

84

21.82

66

17.14

课后布置作业No3

每节课都有作业

131

34.03

每学期1-2个

96

24.94

每学期3-5个

77

20.00

每学期5个以上

62

16.10

从未布置

19

4.94

课堂小测No4

不会

119

30.91

偶尔

170

44.16

96

24.94

反馈学生其学习情况No5

不会

28

7.27

较少

47

12.21

一般

136

35.32

较多

106

27.53

经常

68

17.66

在高校类别、专业与教龄上差异为:No1:χ2=18.193、16.974、11.465,P=0.110、0.655、0.780;No2:χ2=18.467、36.795、15.285,P=0.102、0.012、0.504;No3:χ2=28.759、56.519、53.416,P=0.004、<0.001、<0.001;No4:χ2=21.014、9.474、14.770,P=0.002、0.488、0.064;No5:χ2=10.258、17.804、20.557,P=0.593、0.600、0.196

【两两比较】:No2:医|农、理|农,χ2=16.551、10.341,P=0.002、0.035;No3:①985|省属、省属|二专,χ2=11.776、12.651,P=0.019、0.013;②医|理、医|工、医|农、工|农,χ2=13.320、19.242、34.400、10.902,P=0.010、0.001、0.001、0.028;③5年|6-10年、5年|11-20年、5年|20年以上,χ2=21.743、23.243、16.098,P=0.001、<0.001、0.003;No4省属|二专,χ2=17.747,P0.001

3.2 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态度

93.25%教师认为通过形成性评价能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75.06%教师支持开展形成性评价,71.17%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应该计入成绩。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教师支持教学中使用形成评价的影响因素,经模型调整和控制变量后发现,对于形成性评价,教龄大于20年、课堂结束会进行小测的教师更倾向于支持态度;认为形成性评价能了解学生参与学习情况的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的支持率,是认为该评价不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61.76倍,详见表2。

2 教师支持教学中使用形成评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

分类

偏回归系数β

标准误S.E.

Waldχ2

P

OR值

OR值的95%CI

下限

上限

教龄

5年以内)

9.043

0.060

6-10年

-0.065

0.340

0.037

0.848

0.937

0.481

1.825

11-20年

0.406

0.331

1.508

0.219

1.501

0.785

2.868

20年以上

2.068

0.758

7.432

0.006

7.907

1.788

34.963

No13课堂结束进行小测(不会)

7.106

0.029

一般

0.561

0.304

3.403

0.065

1.753

0.966

3.181

0.961

0.380

6.415

0.011

2.615

1.243

5.501

No17认为形成性评价能了解学生参与学习情况(不能)

4.123

0.784

27.628

0.001

61.76

13.273

287.367

4思考

4.1 转变教学理念

为顺应新时代对教学的要求,教师须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加强对学生的引导。[5]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导航系统为学习引导的过程,能及时、准确定位学生学习情况,提升学生成绩和能力[6]。反馈、鼓励、指导是形成性评价三要素[7] 。反馈是指出实际水平和某一参照水平之间的差距信息[8],形成性评价中的反馈是有效促进学习目标实现的反馈[9],学生借助反馈调整自身学习过程[4]。无论反馈信息是来源于教师还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起作用,只有被学生认同的评价才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应鼓励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以达到自我改进的评价目标。

4.2 做好顶层设计

目前国内的形成性评价手段和管理尚不完善,构建规范、完整、合理、可操作、学生理解的评价指标,教师才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效收集信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诊断和评价,进而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5]。学校要根据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级层面,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及评价方式;在专业层面,明确学生取得的成果及评价手段;在课程层面,制定每个知识点的标准以及如何评价,以上都需详细的设计与论证。

4.3 建设教学团队

为了开展形成性评价,必须建立科学、专业的教学团队。随着大学课程内容增加,专业分工细化,通常一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多位教师来完成。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团队,对保证课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团队一般由课程负责人、理论课主讲教师、实验课教师、助教和教务员组成。课程负责人要对整体的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做好统筹安排。理论课、实验课主讲教师对教学安排、评价方式、结果反馈负责。助教协助课程负责人和讲师完成各项工作。教务员负责协调、支持与保障。团队成员明确目标,通力合作,保证教学的质量,使形成性评价顺利进行。

4.4 加强对教学的支持与保障

基于大数据的以形成性评价为导向的教学平台的开发,有助于存储、分析和反馈教学相关数据、回溯教学与评价过程,改善形成性评价。如何把形成性评价纳入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如何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形成性评价要素、如何在教学方法研究中讨论或争辩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和劣势、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开展互评和自我调控学习进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教师更有意愿把形成性评价放在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实践、凝练提升,再到实践中进一步验证[9]

[参考文献]

[1]SCRIVEN M.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C]. Tyler R W. et al.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Chicago:Rand McNally, 1967:39-83.

[2]BLACK P, WILIAM D. Developing the Theor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J]. Educational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2009, 21(1):5-31.

[3]Stuart S. Yeh. Class size reduction or rapid formative assessment?[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08, 4(1) : 7-15.

[4]斯蒂芬·沙皮伊, 简·沙皮伊, 郑迅.用好形成性评价[J].基础教育参考, 2008(09):45-47.

[5]彭江.“学生学习成果”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的使用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 2016,37(12):103-109.

[6]Andersson C, Palm T. Reasons for teachers'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a formative assessment practice throug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a motivation perspective[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 2018,25(6):576-579.

[7]Hershey S.Bell, 李井泉.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07(04):285.

[8]Ramaprasad,A.On the definition of feedback[J].Behavioral Science,1983,28,4-13.

[9], 杨琳丽, 曹德品.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05):4-5.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YU Yang1, TANG Weibing2, ZHOU Xiaodong1,TANG Weiwei3,  XUE Renjie1

1School of pediatrics,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8, China; 2Pediatric Surgery,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8, China; 3School of Health Policy,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6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tatus of cogni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among university teachers in Chin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promotion. Methods: 385 teachers from 19 universities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93.25% of the teachers think formative assessment can help them to know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well. 75.06% of the teachers support the us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especially the teachers who have more than 20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or those who often conduct a quiz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P<0.05). 71.17% of the teachers considered that formative assessment should be count towards the final grade. Conclusion: Most of the teachers agreed that formative assessment was the main way of academic evaluation. To do a good job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assessment methods and enha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academic evaluation, formative assess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