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仓储在线,龙源期刊网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大众文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发表 » 正文
《大众文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由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文艺类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全文收录。
《大众文艺》
投稿邮箱:dazhongwenyishe@163.com
咨询电话: 15833114535

咨询在线: 3200336745

咨询微信:dazhongwenyishe

快捷链接
论文发表
“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研究
2022-03-09 浏览量:946

“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研究

魏玮 陈永瑞  

(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4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文章通过探索构建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来华留学生培养现状,提出构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的改革及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关键词]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20年长安大学国际教育专业建设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300108201022);2020年长安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新形势下研究生管理育人体系路径的研究”(300103701012)

[作者简介]魏玮(1985-),女,陕西宝鸡人,博士,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延伸,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表现为两个构建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往日益频繁。高校来华国际留学生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国际留学生也成为我国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国际留学生教育不仅是各国、沟通、交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国家之间共同拥有的宝贵人才资源,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许多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学生的优先选择[1]20153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鼓励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当年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的发展目标。2016812日,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进一步加强落实一带一路教育全面合作。人才交流和教育合作成为我国行动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进行深入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抓手。一方面,“一带一路”倡导以“我”为主,其核心目标为重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多边外交,助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多赢格局,其中实施的一系列高等教育面向“民心相通”的措施,显著提升了民族自信,构建了新的高等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有效改变了近代以向西方国家学习为主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思维观念,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导以“通”为主,提倡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领域互相联通,加快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数量成规模,以规模促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探索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教育国际化,及我国变革高等教育思想和深化改革,依据我国文化特点与国际学生特点相结合,构建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办学层次与水平的需要,对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教育战略的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知华、援华、友华人士,提升对国家教育战略的支撑能力。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发挥大国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推动世界认同的奠基工程,具有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战略意义。通过学习,留学生形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认知,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培养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促进留学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通过实现构建全英文授课学科专业体系及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浓厚的国际化教育环境。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拔尖复合型人才,促进留学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三、来华留学生培养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各国对沿线各地经济、文化、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我国需结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际与世界大环境,建设世界课堂,推行教育创新,使国际学生能够异地同窗、教学互长[2]。近年来中国不断调整来华留学生的层次和培养方式,重点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3]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一直加快,连续赶超多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当前我国的来华留学生质量问题严峻,国际化高等教育呈现出“大而不强”、来华留学生“数量一流、质量二流”的问题,同时民众对于留学生质量低于本土学生、低质量留学生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并影响教育公平等的质疑不断增加。国际教育核心竞争力较弱、综合竞争力不强、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一)留学生学习层次及专业需求分布不均衡

近几年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招生规模扩大,传统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与满足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从学习层次角度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以本科生为主,研究生和高级进修生相对较少,占比有待提高,高层次留学生教育丞待加强。从专业需求角度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主要以学习中文为主,与“一带一路” 倡议相关的一些专业如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信息通讯、电子信息工程等修读人数不多,关注度有待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大部分从中文教学起步,随着不断推进国际教育的建设进程以及专业型人才需求的增多,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应与满足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相呼应。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课程体系仍需健全

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文化的多元化,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对中国文化、中国概况和汉语等内容深入教育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的汉语沟通能力培养拓展不够。面向留学生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尚未健全。

针对留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及全英文授课基本都是采用直接套用本国学生教学大纲的教学模式,虽然也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但授课效果一般。由于国内与国外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与要求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直接简单的套用国内模式,则会影响课程的衔接以及留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度。部分高校可接收国际留学生的专业种类及全英文课程数量明显不足,并且鲜有设置专门面向留学生的专业和公共选修课程,难以满足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心理预期。同时,由于文化及语言的差异,达到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全英文教学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在非语言类的特色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层次留学生教育中,部分高校缺少与之相对应的本科层次留学生教育,没有形成一体化的留学生培养体系,从而影响培养效果。

(三)教师国际化教学水平亟待提升

在专业授课方面,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和能力与留学生教育的实际要求差距较大。高校部分专业课教师的外语水平有待提高,进行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存在一定困难,而公共英语教师即使承担了翻译工作,但其对各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术语的掌握和理解也存在明显差距,由此引起师生交流沟通不畅等问题。在汉语授课方面,需要教师持有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但高校一般会采取选派校内的兼课教师来承担汉语教学任务,然而这部分兼课教师往往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培训,教学经验欠缺,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留学生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多数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等机构组织来负责留学生的招生与管理,但是机构内的人员配置不足,同时机构内部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培训,工作人员职业归属感不高。其次,文化认知及心理适应性指导缺乏,虽然高校基本都设有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服务内容涵盖了后勤、资助管理、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等方面,但是服务对象主要面向本土学生,未能全部覆盖到留学生群体。再次,对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考核重视度和严格程度均有待提高。留学生管理及教学评估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较宽松,对于留学生的旷课、学习懈怠等行为缺乏有效的干预和纠正机制,最终有部分留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最后,部分高校中院系的英文网站服务信息缺失,除承担留学生教育的院系外,有相当部分的高校院系并未建设专门的英文网站,即使建有英文网页,关于留学生管理与培养的内容也相对较少,一些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如留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留学生奖学金评定制度、留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等文件更新滞后。

(五)教育资源国际化程度不够

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吸纳国际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仍缺乏有效争取各种国外政府组织、国外资本、国际性组织教育经费的能力;未能充分实现教育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国际化,在实现优势互补、知识和信息共享方面存在明显差距[4]

因此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不足、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不明确、教师国际化教学水平和留学生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教育资源国际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影响着高校国际化教育平台的开放发展,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掣肘因素。

四、构建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措施

(一)构建应用型国际化建设平台

结合专业特点,扩大境外宣传力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国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与国外高校建立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了解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求,提高招生及管理人员国际化程度,构建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平台。

(二)设计定制化培养目标

来华留学研究生主要来自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学生专业与文化背景差别大。人才培养模式应由传统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为应用型、复合型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国际学生的背景与学习能力,个性化定制培养目标,实施层次化培养。实行与班主任多对一和研究生导师一对一的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培养制度,严抓留学生个人培养计划制订、理论知识检查、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等关键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除满足适应传统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外,还应加强实际创新应用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推动高校实施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国际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沿线各国实现创新人才支撑,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

(三)深化国际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全英文教学课程体系

当前国际留学生培养应更加注重国际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驱动导向,在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建立重过程、重实践的多维度立体交叉的教育课程和考核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综合能力。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避免对留学生实施趋同教学管理。建立符合来华留学生特点的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通过全英文课程建设展现专业优势,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服务建设国际化大学目标[5]。在核心课程方面引进海外名师授课,辐射其他课程。根据来华留学生专业背景特点调整专业课理论深度,提升来华留学生的专业教育接受度。

(四)创新科研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采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课内授课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科研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转化教学,实现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强课堂互动,设置讨论课,结合文献阅读、实践,使留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及产业化水平,形成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发挥互联网+ 教学模式,综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线下授课与线上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实习实训,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专业多种实践教学平台,调动国际留学生在创新应用方面的积极性,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留学生通过参加课程实践、参与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提高留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尤其是通过对比中国与其自己国家的情况,对其未来的科研和工作提供指导。

)提升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是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在师资培养过程中,积极调研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国际留学生教育的师资提升教育,邀请国内外具国际留学生培养经验的专家开展交流讨论,学习国内外前沿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国际化教学手段。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教学技法、提高教学能力水平。为保证教学质量,安排校院两级督导组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估。逐步建立完善国际学生指导教师遴选制度,选拔专业能力突出且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指导教师[6]。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软硬实力,加快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组建具有国际视野和优秀专业知识的精英团队,师资团队成员由具有海外学历背景或工作科研经历的教师、能力突出的本校教师和海外名师组成。

)设计多维度国际交流

通过设计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多维度国际交流,使留学生了解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了解其他国家文化,扩大自身国际化视野,提升科研交流与文化共融能力。提供来华留学生与国际知名专家间的前沿科技专题交流平台,邀请国外知名专家为留学生进行学科前沿交流;鼓励来华留学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学术前沿研讨会;提供高层次的与国际知名专家的交流、各国留学生之间以及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学术科研交流平台。

(七)提升留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高校应该加大在留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首先,高校应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针对留学生的管理,应既要考虑其不同文化背景,根据实际情况人性化制定管理制度,又要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实施管理,如在制定寝室规章制度、安全条例时,因留学生的首要身份依然是学生,不能只考虑国籍、文化背景等因素就区别对待。对中方管理人员的管理上,提供跨文化国际交际能力的培训,提升管理和服务意识及水平,避免留学生在文化差异较大的环境里出现文化休克现象。留学生教育不同于中国学生教育,在管理模式上会有很大差别,高校应该建立起适合留学生的国际化管理体系。在全球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管理服务,建设数字化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从网上招生宣传到教育咨询服务,再到签证、医疗、交通等各方面的管理服务,积极通过发挥互联网优势,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效果。

五、结语

随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日渐深入,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来华留学生教育成为时代前进和发展的需要,无论对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还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都是至关重要。构建来华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立创新型培养模式迫在眉睫,高校应明确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建立适应留学生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以及学业评价方式。基于全球化本土化的理念调整办学思路,建立应用型国际化建设平台,加快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科研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具有特色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健全留学生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体系,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瑶,高进军,李彦武,等.世界是平的——试论工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1):15-18.

[2] 范徵,曹姝婧,范培华,等.国别区域管理与跨文化管理的理论发展[3].管理世界,2018,34(11): 168-170.

[3] 凌德祥.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7): 62-66.

[4] 游菲.“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 刘水云.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8): 26-31.

[6] 马佳妮,周作宇.“一带一路”沿线高端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8(1) :100-106.

Innovative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Wei Wei, Chen Yong-rui

(Chang’an University, Shaanxi Xi’an, 710064, China)

Abstract: Th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 China is expan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t sences of innovative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 China is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ultivation model is analyzed. Measures of setting up cultivation model are proposed for promot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cultivation and serv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studentcultivation mode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