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思政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李晓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130119
[摘 要]:青年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培养一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 形成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思政系列培训措施 ,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关键词]:青年教师 课程思政 培养体系 构建
[基金项目]:2021年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吉林省教育厅课题:高职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ZCZ048。
[作者简介]:李晓明,女,(1970-),籍贯:山东蓬莱,出生地:吉林长春;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职务:长春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中指出: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培养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立德树人、充满活力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成为推动人才培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根本保证。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发挥青年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一.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青年教师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需要,成为高校教师培养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旨在建立"大思政"格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关键是及时总结经验使之深化、优化、固化,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2]。
1.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意识薄弱
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较多高校每年需引进较多刚毕业的新教师,再加之历史等各种原因,我国很多高校 40岁以下青年教师较多。青年教师给高校增添了新生力量, 为学校输送了新鲜血液。青年教师是来自于综合院校或专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普遍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政教育,缺乏完整、正规的思政教育理论和思政教学技能的训练,一些青年教师在主观上还是认为思政教育主要是思政课程的任务,而自己所授课程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忽略了本课程的育人作用。
2.青年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欠缺
一些青年教师尽管已经意识到“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重要性,但苦于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薄弱,对时事政治不关注,因此对于如何将所授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合,缺乏方法和手段,其育人意识、育人能力、育人方法还有待提高,不能有效发挥本课程应有的育人作用。 因此,如何培训青年教师 , 让他们在培养人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方面发挥才能 , 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3.青年教师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的定位不准
课程思政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落实 “立德树人”具体体现,是课程价值观功能的实现形式和基本路径。青年教师对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把握不准,存在模糊认识。根据“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青年教师必须遵循“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积极吸收储备思政教育知识,不断提升育德意识、育德能力,在润物无声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
4.青年教师的课程内在思政元素挖掘能力欠缺
高校任意一门课程都不同程度蕴含着“思政元素”,如何有效挖掘各门课程潜藏的“思政元素”,使之在专业课教学中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是课程思政的重点也是青年教师面临的难点问题。所以,课程思政要求各类课程一定要结合各自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特点,分别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合于课程教育内容之中,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其次,课程思政的内容绝不仅仅是传统思政课程的内容,而应该包含诸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传统文化等丰富广泛的内容。
5.青年教师课程思政转化能力欠缺
课程是传播思想、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这个课程其实就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也是学校最具效能的实现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如何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是青年教师的短板。
三、工作思路: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纲要》明确指出,增强青年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提升青年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是培养青年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只有立足培养青年教师育人意识、厘清育人手段、提升育人能力,才能更好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1.整体设计
强化课程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本着“基于问题整体规划、培训推广双管齐下、重视考核追踪反馈、形成制度持续跟进”的工作指导方针,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2.预期目标
明确青年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内容,以提高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与教改成果推广为主体,以教改项目为载体,组建教学改革社群,通过多学科、多课程优秀教师教学工作的探讨与研究,实现提升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推动教改成果应用的工作目标。提升青年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发挥好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3.达成目标
加强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养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青年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力军, 是未来办好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希望。因次, 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 形成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思政系列培训措施, 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四、具体措施
1.建立组织体系,探讨青年教师发展思路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分管校领导(由负责宣传思想工作副书记和负责教学副校长共同牵头); 明确牵头职能部门(主要在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和学生工作部门、教师工作部等协同参与;学校和各学院领导亲自上讲台,院士、知名教授、党员教师、教学骨干带头上课,示范教学;制定校内文件,对青年教师提供经费和政策等支持;辅导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对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教师进行指导和遴选;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指导青年教师撰写课程思政方案和教案; 组织青年教师培训,组织评选示范课程和教案,组织青年教师交流和集体备课,组织课题研究; 组织课程思政教材编写等。
2.建立培训体系,多维度培养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构建学习-建构-示范-提升-融入的培训体系,从以下四个维度培养青年教师课程思政理论能力。
哲学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优势,发挥引领辐射作用与协同效应,指导青年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相关专业中学术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
时代维度——时代主流思想,社会心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导青年教师了解和认识相关专业领域的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和中央重大决策布局,了解国家制度和基本国情。明辨大是大非。总是善于在理念上古为今用、在实践中推陈出新,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者、伟大时代精神开拓者.
文化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学科文化、学科发展史、典型人物等。增强“四个自信”,立志求知成才报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重点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教育,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和创业历史。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厚植学生人文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激励爱国情怀。
主体维度——主动提高认识,勇于实践,实现思政课程全覆盖,掌握学生心理、生活习惯。熟悉基本常识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理解并自觉践行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
3.依托青马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实践环节
依托学校杏林青马工程,实施青年教师培养“五行计划”:即理论导航“金”计划、文化滋养“土”计划、实践淬炼“火”计划、导师引领“水”计划、自我提升“木”计划,培养青年教师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思政元素的解析能力。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领导学、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增强本领,超越自我。任何事物都要有量的积累,才能发生质的变化。
4.聚焦示范引领,,开展以赛促教
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优势、平台优势和保障优势,组织教学名师、教学新秀身先示范,请一线名师解析课程思政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分享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教学案例,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掌握课程思政建设技巧、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设计。有效利用小视频、微信群,及时解决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开展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竞赛活动,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大赛、课程思政授课大赛、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大赛等形式,促进交流、反馈、总结,达到分享经验,整体提升的目的。
5.规范课堂教学,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
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强化课堂教学责任意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课程教学考核评价。进一步完善教材管理制度,坚持学校党委对教材管理进行政治把关和总负责制,确保选用教材价值导向正确。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最大限度发挥其育人作用。
6.形成评价体系,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当前,对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作出科学评价,成为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深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必须首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
7.建设保障体系,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可持续
学校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一项大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统一要求与鼓励创新相结合。课程思政建设要加强规划、政策和资源供给,同时要尊重每一个教学单位、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的特点,以及每一位教师的特长,鼓励各显身手,深耕课程思政元素。
五、结语: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但在职业发展中他们面临教学、科研双重压力,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相应的培养制度、支撑平台、激励措施等[3]。青年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需要学校运用组合拳,形成合力,同心协力,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名师名家示范引领作用,选树表彰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郝红梅.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实现路径分析[J]. 新课程研究,
2018 ( 08)
[3]王明霞,赵义平,张亚彬,张桂芳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 201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System of College Young Teachers
Li Xiaom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lin Changchun 130119
Abstract: Young teacher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in implementing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cultiva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body, beauty and labor, Cultivate a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running schools,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through virtue, "four" good teachers with ideals, faith, moral sentiment, solid knowledge and benevolence, Discuss th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bility of college young teachers, Forming a ser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measures for college young teachers' courses, To create a number of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monstration classes, Select a group of course outstan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Form an education pattern where professional class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teaching closely combine and follow the same direc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system for young teachers' curricu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