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仓储在线,龙源期刊网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大众文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欣赏 » 正文
《大众文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由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文艺类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全文收录。
《大众文艺》
投稿邮箱:dazhongwenyishe@163.com
咨询电话: 15833114535

咨询在线: 3200336745

咨询微信:dazhongwenyishe

快捷链接
论文欣赏
基于“微观”视角的土力学课程思政设计探讨
2024-06-11 浏览量:351

基于“微观”视角的土力学课程思政设计探讨

罗  扬,宋战平,屈鹏飞,任建国,钟炜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摘  ]在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下,土力学教学面临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设计相融合的全新问题。目前的实践中大多从宏观层面开展课程思政设计,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微观”层面,即土力学知识体系层面,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方面略显不足。尚未将具体的土力学知识点与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联系在一起。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在微观视角下土力学教学设计和思政设计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土力学;课程思政;微观

[项目基金]2018年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工程与环境地质学课程改革探索”YLZY0202K04“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备赛指导”【YLZY0202C02】。

[作者简介]罗扬(1986-),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教研室副主任,博士,主要从事土力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要求各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课程思政建设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等方面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成就。土力学作为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之一。目前在土力学课程思政设计中存在从宏观层面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较多[2-4]。在微观层面深度结合土力学知识点来进行课程思政设计的方面较难开展的问题。需要从“微观”视角,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宏观、微观研究相结合,进而揭示岩土体的力学行为机理也是工学中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文以土力学中“有效应力原理”和“地基承载力理论”这两个课程知识出发,分析其与“国共抗战路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个思政内容的关联。探讨在微观视角下教学设计和思政设计的深度融合。

1. 有效应力原理与国共抗战路线

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课程的二个基本理论之一,是土力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重要理论标志。如果没有有效应力原理,那么土力学就仅仅是固体力学在土这种介质中的一种应用。由此可见,有效应力原理在土力学课程知识体系中是占有核心地位的,是土力学的标志。有效应力原理是由现代土力学奠基人卡尔·太沙基于1925年提出的。它的内容是:控制饱和土体体积变形和强度变化的不是土体承担的总应力σ,而是总应力σ与孔隙水压力σw之差,即土骨架承受的应力σ’,并将σ’称为有效应力。根据这一原理,通常采取加强土体排水措施,促使孔隙水压力消散,以便增大有效应力,达到提高工程稳定性的目的。在岩石力学和地震学中,也有人用这一原理来解释岩石强度的变化和地震前兆。有效应力原理表明,真正对土变形和强度性质有影响的是有效应力σ’,而孔隙压力u对土的变形和强度性质没有影响,称为中性应力。有效应力原理的表达式为

σ = σ’ + u (1)

式中,σ为外荷载对土的压力,引深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σ’为土中土颗粒所分担的外部压力,引深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击侵略斗争;u为土中水分担的外部压力,引深为国民党领导下的抗击侵略斗争。

有效应力原理揭示出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选择上,国共两党应精诚合作共同抗日的原则。两者相加,才能共同承担外部压力。然而可惜的是,历史并非如此。国共两党抗战路线的对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5]中提出了动员一切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史称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条路线在整个抗日战争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抗战指导路线,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而国民党提出的对日妥协、全力剿共的反动政策致使东北地区在4个月内即被日军占领。19326月蒋介石在庐山五“清剿”会议上正式宣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6],认为日本侵略是次要的,国民党首要任务是安定国内的局面,集中力量“剿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统一方能御侮。这一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引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

在抗日战争全过程中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在平型关战役和黄土岭战役等正面战场中抗击日军,在晋西北、鄂豫皖等敌后战线均有所作为。其对抗战胜利的贡献是巨大的。且从抗战之初的小股武装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符合土中土颗粒在固结理论中所描述的应力分担逐渐增大的性质。所以将粒间应力σ赋予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该应力在土力学中称为“有效应力”。反观国民党的抗日历史,由开始的“攘外必先安内”,到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国共合同共同抗日的路线,再到皖南事变的悲剧发生。虽然有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历史功绩,但国民党的抗战路线是动摇的、反复的,且在对抗日军的作用中是由高逐渐降低的。符合土中水在固结理论中所描述的应力分担逐渐减小的性质。所以将孔隙水压力u赋予国民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该应力在土力学中也称为“中性应力”。

2. 地基承载力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地基承载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指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在荷载作用下,地基要产生变形。随着荷载的增大,地基变形逐渐增大,初始阶段地基土中应力处在弹性平衡状态,具有安全承载能力。当荷载增大到地基中开始出现某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在其某一方向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该点或小区域内各点就发生剪切破坏而处在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将发生重分布。地基小范围的极限平衡状态大都可以恢复到弹性平衡状态,地基尚能趋于稳定,仍具有安全的承载能力,但地基变形稍大,必须验算变形的计算值不允许超过允许值。当荷载继续增大,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塑性区时,将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失去稳定,此时地基达到极限承载力。土力学中地基承载力理论是基于强度破坏建立起的理论体系。是判断建筑物安全与否的重要准则。在满足整体稳定极限状态的前提下,地基的整体剪切破坏发展过程中可将多个荷载确定为地基承载力。如图1所示。

基于“微观”视角的土力学课程思政设计探讨 

1 整体剪切破坏的荷载-位移曲线

临塑荷载pcr是地基中产生塑性变形的标志。当建筑荷载小于等于该值时,地基变形与荷载增长处于线性关系,地基土全部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没有任何区域的塑性破坏。选用该荷载作为地基承载力优点在于在防止整体失稳方面的安全储备较高,缺点在于没有充分激发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临塑荷载可引深为计划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内经济的方方面面均被国家掌控。计划经济体制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防止资本主义破坏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该制度也束缚了国内经济活力。生产力未被充分激发,造成浪费。

极限荷载pu是地基破坏的标志。当建筑荷载大于该值时,荷载不再增大而变形会无限发展,地基土处于完全的破坏状态,此时地基已整体失稳。选用该荷载作为地基承载力要用安全系数K加以约束,以保证地基土在防止整体稳定方面有足够的安全储备,通常取K=2。极限荷载作为地基承载力的优点在于对地基土承载能力的充分挖掘,缺点在于抵抗偶然因素的可靠度不足。极限荷载可引深为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高度自由,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经济繁荣,发展迅速。但资本的贪婪本决定了它会不断的去追求高利润、高回报。对利益的追求,不加约束的无序自由发展,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原因。美国1929年至1933年之间爆发的大萧条[7]最终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并使纳粹主义有机可乘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比的灾难。2008又是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其后若干年内,欧洲一些国家的左翼政党逐渐崭露头角,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抬头也值得警惕。

有没有即可以充分发挥生产力水平,又能限制其负面影响的经济制度?有没有即可以充分发挥地基承载能力,又有足够安全储备的承载力理论?答案是肯定的。以临界荷载类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最合适的。

土力学理论认为,地基土可以带塑性区工作。只要将塑性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地基土就可以保证安全,并且可以显著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那么这个“限制”就显的额外重要了。土力学将塑性区的最大开展深度不超过基础宽度的1/4作为标准。满足该条件的荷载称为临界荷载p1/4(当荷载偏心时,取p1/3)。我国现行规范既是以临界荷载为基础,经实际工程经验修正后建立了地基承载力计算的理论公式。遥想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8],确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在国有企业中引入外资、开办合资企业、吸引外资来华投资等举措不但激活了国内经济,还得到了国外先进技术。从此,国民经济注入了十足的动力,并持续高速发展至今。在市场经济活动实践中,社会主义制度的“限制”至关重要。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标志,只是手段。市场经济姓“社”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要我国的经济制度把资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资本是起不了浪、翻不了江的。坚持国有企业控股、对资本进行适当的监管可以在充分利用资本的同时限制其负面影响。给经济平稳运行提供足够的安全储备。

可以说地基承载力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各自领域实践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两个理论的设计思路是相通的、是科学的。通过我国工程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成就来看,也是正确的、是可行性。

3. 结语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以“微观”视角开展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内容的联系,可以打通文理,融会贯通。将不同门类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符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在新的课程思政全面融入课程教学的新的思想指导下,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土力学课程知识体系、课程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的思政内容。有机结合教学活动和课程思政设计。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参考文献]

[1] 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0-05-28/2021-06-25.

[2] 张科, 纳学梅. 课程思政融入《土力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21, (8): 113-116.

[3] 朱秀清, 宋爱红, 王旭. 土力学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 (27): 80-81.

[4] 马志昕, 李丽民, 钟雨晴. 土力学课程思政问题的思考[J]. 科学咨询, 2020, (39): 59-59.

[5] 吴鹏飞. 全面抗战的号角从这里吹响——洛川会议纪念馆纪实[J]. 重庆社会科学, 2011, (6): 92-93.

[6] 黄道炫.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研究[J]. 抗日战争研究, 2000, (2): 28-58.

[7] 郑联盛. 美国新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历史比较[J]. 国际经济评论, 2009, (1): 50-55.

[8] 迟成勇. 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文化精神意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5): 5-8.

 

Discuss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

Luo Yang, Song Zhan-ping, Qu Peng-fei, Ren Jian-guo, Zhong Wei-hu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5)

Abstract: under the new guiding ideology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rses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soil mechanics is facing a new problem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and teaching design. At present, in practice, most of them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from the macro level to convey the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t the "micro" level, that is, at the level of soil mechanics knowledge system, there is a slight deficiency in deeply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The specific knowledge points of soil mechanics have not been linked with the great practice of socialist revolutionary struggle and construc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oil mechanics teaching desig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from two aspects.

Key words: soil mechanics;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microcosmi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