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工程地质学为例
张春雷 武精科 沈威 杨玉顺
淮阴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为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提供了保证。通过分析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缺点,并以工程地质学为例,提出了基于三阶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阐述了其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步骤,以期为数字化学习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线上教育,线下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地质学
[作者简介]张春雷(1989年1月——),男,汉族,山东泰安,博士,讲师,淮阴工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岩体力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教学领域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产生了线上教学这一教学新模式[1]。2020年寒假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展,教育部高瞻远瞩,于2020年1月27日发布《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适当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鼓励各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全国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纷纷出台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方案,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3]。线上教学虽然发展了有一段时间,但全国规模的线上教学还是第一次,这给许多从未尝试过线上教学的高校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当然这次线上教学机会也引发了广大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再思考和再认识。疫情过后,教育教学回归正常化,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并与传统线下教学相结合来达到教育方式的改革[4],并最终实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值得所有高校教师认真思考。
1.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特点和问题
从狭义上来看,工程地质学是探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根据专业的不同,其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也不同,笔者所在单位淮阴工学院共有土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两个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在培养计划中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而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培养计划中工程地质学(与水文地质)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设置。
1.1 知识点多且碎片化
通过对比不同参考教材,内容设置基本都包含了矿物与岩石、地层与地质构造、土的形成和工程地质性质、地下水、对工程有害的不良地质现象、地基工程地质问题、地下工程地质问题、岩土工程勘察等方面的内容,内容多且杂,课堂讲授无法面面俱到。学生提前掌握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是学好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前提,而这部分内容恰恰可以搬到线上,在课堂学习之前提前预习和学习。
1.2 目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由于工程地质学知识点较多,概念名字基本涉及到每章每一节,传统课堂讲授基本以教师为主体,靠教师进行定性讲解和描述,学生参与度不够,学习热情不够高涨,经常出现课上有学生开小差和走神的现象。
1.3 教学效果检验方法较单一
对学生进行定期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定期线下测验不太现实,一方面课程内容多,课时较为紧张,另一方面定期线下测验给教师增加工作负担。
2.线上教学优点
2.1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学生可在教师规定截止时间前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来合理安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且学习不受空间限制,可在教室可在宿舍甚至在操场都可以完成对教师发布在教学平台上的教学内容的学习。
2.2 充分利用现有高质量教学资源
在各类在线平台上,各类双一流高校及高校的双一流学科教师均发布有高质量教学资源供其他教师选择,这些精品课程资源往往经过了精心设计和制作,非双一流高校的师生也可以享受到名校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2.3 学习过程和效果数据化
教师在线发布教学资源,包括视学习视频、ppt、头脑风暴、小测验、作业等,学生的观看学习视频时间、参加各类学习和测试活动情况,均能够在教师端显示出来。以蓝墨云在线学习平台为例,本文作者开设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这门课程共有39位同学参加学习,教师共计发布了49个资源,开展了32个活动,发布了61条消息。教师通过对每个学习资源或者学习活动设置一定的经验值,学生完成后即可获取相应经验值,教师可通过查看学习情况统计查看每位学生对发布的学习资源和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获得经验值的构成。
2.4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在线设计和开展多种线上教学活动,比如头脑风暴,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展示学生个性化观点;可设置问题抢答,抢答成功并答对者可获得额外经验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设置课前测验并将分数和排名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到自身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进行学习。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
通过参考大量的线上教学实践,总结工程地质学课程特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课前预习-课上答疑探讨-课后测验巩固三阶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3.1线上-课前预习
在线上-课前预习阶段,教师通过整合线上优秀教学资源,比如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这门课程,以中国大学生慕课在线学习平台为例,目前正在开设这门课程的大学有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等高校,教师可结合自己所在高校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在线教学资源,并通过同步或异步慕课等方式,也可在原慕课基础上自行补充一些教学材料。除了教学视频,教师尽可能设置一些线上测试,线上测试难度不宜过高,以低难度测试题为主,学生学习完成后立即进行测验,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也为下一步线下教学的教学重点提供依据。
3.2 线下-课上答疑
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大致有了了解,教师通过线上的测验数据分析也能够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阶段主要是线下答疑,这个阶段以学生为主体,由于不同学生教育背景、知识体系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可能不同,线下课堂主要是教师作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辩论、集体讨论等方式,充分将疑难点剖析透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消化。
3.3 线上-课后测验和作业
第三阶段又回归线上,教师在线上设置一定难度测试题和布置作业,测验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测验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通过线上作业来进一步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线上作业批改可采用指定助教批改、学生互批等方式进行,一方面将教师从繁重的线下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放在线上课程设计和测验结果分析上,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个横向比较,了解自己与成绩好的同学的差距,形成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氛围。这一阶段是对完成高阶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巩固。
结语
数字化时代,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媒介,为学生打造网络化学习新生态的同时,也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受这次疫情影响,全国范围内高校开展线上教学来保证“停课不停学”,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段鹏.“云”课堂:数字化学习时代教育传播的新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0(04):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 2020 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OL].
[3]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王芹磊.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3):20-28.
[4]姜景山,张超,韦有信,赵延喜,金华,夏威夷.翻转课堂在工程地质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5):110-112.
Exploration of online-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reform-taking engineering geology as an example
Chunlei Zhang, Jingke Wu, Wei Shen, Yushun Yang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Abst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new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online education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call for non-stop learning. By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nline education and offline education, and taking engineering geology as an example, a three-stage online-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and the specific steps in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re explained, expect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learning era.
Keywords: online-education; offline-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engineering geology
文稿来源: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网址:www.jyjxl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