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高校精准扶贫路径与模式研究
——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村为例
张明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四川,成都 611433
[摘 要]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贫困地区视察工作过程中, 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1]”。高校加入到精准扶贫的队伍中来,是一种理念改革创新,更是对传统的颠覆,必须将重点放在“志智双扶”和“激发贫困内生动力上”,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驻村帮扶中探索出“教育+N”精准扶贫模式。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内生动力;扶贫扶智
[作者简介]张明(1986-),男,汉族,硕士,江苏连云港人,讲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至今挂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扶贫和移民局局长助理、洼铺子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Research on the Path and Mode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Chengdu Polytechnic
ZHANG Ming
(Institute of Tourism,Chengdu Polytechnic,Chengdu,Sichuan 611433 )
Abstract:In 2013,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process of inspection in poor areas of Xiangxi.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resolutely win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solve relative poverty”.To join the team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t only a kind of concept reform and innovation, but also a subversion of the tradition. We must focus on the “double support of ambition and wisdom” and “stimulating the power of poverty endogenesis”. Chengdu Polytechnic has explored the model of"Education +N",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village assistance.
Keyword: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dogenous powe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telligence support
一、引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的方针。目的是要打破传统扶贫模式的束缚,做到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的一项政治任务。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关于教育和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多种方式帮扶贫困地区,在近5年(2015—2019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结对扶贫等方面成效显著,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智力技能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响应和参加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总体战,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合高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际的精准扶贫新路径和新模式。
二、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村基本情况
九龙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距成都约500公里,民族以藏、汉、彝为主,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地理区位因素导致区域性贫困特征异常突出。洼铺子村距九龙县城125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属高寒山区彝族聚居村。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42人,因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群众观念整体落后,无集体经济,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增收难,贫困程度深。
三、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凸显优势 做好教育扶贫的“智力支持”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一是设立精准扶贫奖助学金。为洼铺子村7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2.2万元,表彰13名优秀学生。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为5名“最美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每人2000元奖金,激发基层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是关爱儿童,鼓励用知识改变命运。为洼铺子村学生发放书包文具168套,捐赠投影仪1台,描红练习册600本,幼儿读物26套,开展“大手拉小手”创作活动。三是文化搭台“扶志”。依托学院捐赠的扶贫图书馆、体育文化器材,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协助九龙县举办第13届园丁杯篮球比赛,展现广大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二)因地制宜 突出人才培训的“专业优势”
一是针对九龙县地处藏区高原、缺乏旅游专业管理人才的现状,举办“定点帮扶九龙县乡村旅游培训班”,累计培训336人次,提升九龙县乡村旅游管理服务能力。二是推广“农民素质教育学院(点)”。实施语言扶贫计划,在洼铺子村开办“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班,培训500余人次。开办农民夜校15期,培训 800余人次,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三)培育产业 完善扶贫产品的“造血机制”
学院按照“产业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把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扶持重点。一是路径明。在成都国际商贸城 “城中校”设立“贫困地区扶贫产品展示销售专柜”,通过工会采购、产品展销等方式促销贫困地区扶贫产品。实施以购代捐,销售花椒6.7万元,带动九龙县90户330人贫困户增加产业收入。二是措施实。学院和九龙县积极对接,联系凉山新六养殖有限公司在洼铺子村签订委托代养协议,目前406头生猪即将出栏,按照每头180元的价格,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4万元的收入。
(四)强化基建 补齐脱贫奔康的“设施短板”
一是完善文化设施。援建“成职彝家亲文化活动广场”,解决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无场地的困难。二是提升教育硬件。建设俄尔彝族乡中心校运动场,极大方便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学习生活。三是硬化学生通道。硬化学生安全通道2公里,彻底改变学生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四是实施“明亮工程”。为洼铺子村群众安装住房玻璃1500㎡,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五)党建引领 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一是帮扶做引子。旅游分院党总支、培训中心党支部、行政一支部与洼铺子村党支部签订支部结对共建协议,充分发挥双方党组织的自身优势,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二是党建强引领。开展支部共建活动5次,开展党课活动3次,培训村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党员29人,入党积极分子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1名,村后备干部3名,为洼铺子村党群活动中心捐赠沙发1套,独凳100个。三是栓紧“帮扶链”。邀请乡干部来学院参观学习,捐赠5.74万元为贫困户购买9套沙发、38套茶几、38套电视柜、245套扫把等家具生活用品,改善贫困户家庭生活环境。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累计慰问贫困群众700余人次,贫困学生175人次,发放7万余元物资。
三、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的“教育+N”模式
高校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定点帮扶村的实践经验, 提出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教育+N”模式。
(一)教育+志智 双扶激发贫困内生动力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扶贫必扶智,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学院始终坚持“授人以渔”,发挥人才专业优势改变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二)教育+党建 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
学院始终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选派1名队员长期驻村,先后6次前往调研指导,建立党员结对帮扶制度。为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旅游分院党总支、培训中心党支部、行政一支部与洼铺子村党支部签订支部结对共建协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支部共建、三会一课等党建活动,巩固党支部活动阵地,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依托洼铺子村党支部建设,成功运行土猪养殖场,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人均分红68元。
(三)教育+培训 提升贫困群众专业技能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施人才培训,开设“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对口九龙县乡村旅游培训班”,为乡村旅游提供人才支持。依托“农民素质教育学院(点)”,帮扶群众学知识、懂技术、明思路、强素质,实施语言扶贫计划,消除群众脱贫奔康语言障碍。
(四)教育+资助 圆梦助学走出大山深处
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学院成立精准扶贫奖助学金,资助洼铺子村贫困学生,鼓励用知识改变命运,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表彰俄尔彝族乡优秀师生,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民主党派致公党学院支部还结对资助3名贫困学生。受资助的胡秀珍同学在给学院的感谢信中写道:“非常感谢您们对我的资助,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是您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在黑暗的谷底之中感受到了一丝阳光和温暖。”
(五)教育+硬件 夯实脱贫攻坚基础设施
为升级教育文化硬件设施,学院建设“成职彝家亲文化活动广场”、俄尔彝族乡中心校运动场、硬化学生路,实施“明亮工程”,教育文化住房等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学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通过“教育+N”精准扶贫模式,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创新“教育+产业”“教育+农民”“教育+文化”“教育+图书馆”等扶贫模式,依托学院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聚焦奔小康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坚持“智力输入”与“智力输出”并举。
四、高校推进精准扶贫要不断创新模式
小到人畜混居,大到婚丧嫁娶,必须坚持移风易俗,改变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一是必须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将“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着眼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必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能固步自封,让群众看到外面的世界,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高校加入到精准扶贫的队伍中来,是一种理念改革创新,更是对传统的颠覆,必须将重点放在“志智双扶”和“激发贫困内生动力上”。
(一)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洼铺子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缺技术比例达65%,部分贫困群众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针对以上问题,一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如厨师、电焊、瓦工、种植、养殖、医疗等实用技能培训,鼓励外出务工,“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二是利用好农民夜校,宣传党的政策理论、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等,提高群众能力素质。
(二)倡导良好社会风气,推进移风易俗
将文明举办“婚丧嫁娶”的规定写进村规民约,如洼铺子村规定彩礼不得超过9.9万元,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超过这个数字的。要借助农民夜校平台,加强村规民约的管理落实,制定奖惩制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陋习,形成良好的婚嫁丧葬习俗,逐步让农民群众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发挥好高校扶志扶智功能
针对贫困群众群存在等靠要、铺张浪费等落后的思想观念问题,学院要将扶志扶智工作摆在第一位,利用好农民素质教育学院(点)这个平台,坚持移风易俗,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一方面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一方面提升贫困群众的实用技能,增强贫困群众发展动力和信心。思想通了,技术有了,离奔康就不远了。
(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村干部队伍
帮扶工作结束后,一定要有一支能干的村干部队伍。学院要用好“党建+”的抓手,发挥党支部结对共建的平台作用,着力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致富带头人、后备村干部的培养,提高村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祉、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
(五)加大教育文化帮扶
习总书记说:“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俄尔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积极引导下,俄尔乡的群众开始重视教育,特别是2019年洼铺子村新考上高中的有21个,考上中职的有2个,考上高职的有7个,考上本科的有3个,这个数字在全县贫困村里都是很高的。学院要继续推进教育文化扶贫,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在师资培训、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五、结语
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是新时代具有伟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国家战略和国家行动。高校作为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渠道,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也义无反顾。高校积极参与探索精准扶贫路径与模式,不仅是赢得脱贫攻坚胜利的重要之举,也是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新华网,2019-11-05.
[2] 李浩燃.聚焦“精准”下功夫[N].人民日报,2020-01-12.
[3] 吕腾飞.高等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J].改革与开放, 2018 (6) :133-134.
[4]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 2015-10-17 (002) .
[5] 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