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模式
张沁
(宁波财经学院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浙江宁波 315175)
[摘 要]二十一世纪前两个世纪即将过去,我国高等教育将由大众化时代迈入普及化时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社会需求等方方面面。值此新旧交替之际,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专业技能等种种沉疴也尚待讨论。上述因素都将是新形势下辅导员与学生如何交流互通的重要影响因子。本文谨就新形势下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师生交流;高等教育普及化;网络时代;辅导员角色定位
[作者简介]张沁,1993年9月出生,女,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学生工作。
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高等教育就由大众化时代迈入了普及化时代。这一转变在我国已经近在眼前,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崭新的机遇与挑战体现在方方面面。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程较快,伴随而来的问题不在少数。马丁·特罗也提出,他的观点中精英、大众化、普及化三个阶段也都是理想化的状态,它们之间并非壁垒分明。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也将特征复杂。
(一)学生数量空前庞大
50%的毛入学率意味着一半的适龄学子将迈入校园,再加上已经迈入社会又重新深造的学子,加之各类高校都存在持续扩招的趋势,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数量将是空前的。
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比例不协调,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当师生比倾斜到难以应对,在大多数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和学生无法进行直接接触,搭建在他们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干部或是班主任,沟通方式局限于各类通知公告、生活贴士。辅导员的影响力以及学生的反馈都会在传递中层层递减,无法形成有来有回的有效交流,在深度无法保证的同时,交流的时效性也大打折扣,许多学生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辅导员也无从未雨绸缪。交流也往往浮于表面,很多时候因为精力所限,只能按照量表进行机械化的干预,并不能真正触及学生心底的问题。
总结来说,现阶段和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辅导员通过“面”来管理学生,同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点”上的特殊关注,那么大多数特征并不明显的学生就不免会在这个过程中被忽略。“普通”学生基本只会在请假或是活动中匆匆一瞥,更谈不上与辅导员进行交流。也就意味着辅导员与大多数学生的交流是疏离甚至是趋近于零的,这就为双方的沟通留下了许多死角。长此以往,不仅是学习、工作、生活上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防范与解决,更会造成师生双方的误解,例如每一年评奖评优时产生的龃龉多半是沟通不畅所致。
(二)学生的年龄层次与学习能力多样化
马丁·特罗提出:“美国在其高等教育入学率尚未达到大众入学标准很久以前就形成了大众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和结构框架。而且在系统的入学率还远未达到普及标准时就已经形成了普及高等教育的框架。之后只要增长就是了。入学大量增长,对已经为增长和变革做好准备的系统几乎没有构成什么压力。”[1]而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是稚嫩的,快速的发展将要面对许许多多的新情况。例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将有大量推迟入学的学生进入校园,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由社会进入校园,这就导致了学生层次的多样性、年龄多样性和学习能力的多样性。
这些状况目前多发于硕博研究生阶段。许多延迟入学的学子心智水平已经在应届升学的学子之上,他们的学习需求会与大多数学生不同,对自我的规划也会有所区别。现阶段在辅导员岗位上的老师基本成长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应避免犯以己度人的错误。在管理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时候,应当多多询问学生的想法和意愿,随机应变。这不仅是新的挑战,也是辅导员提升自身的契机,辅导员不应囿于自身专业的一亩三分地,而该多多了解自己所带学科的最新动态,才能在交流时言之有物,给学生切实有效的建议。
二、信息时代对师生沟通的利与弊
在对教育的新老问题激烈讨论的同时,科技水平提升将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了,这一波浪潮也非常直接地涌向了高校的教学管理。
(一)新型信息工具对师生交流的促进
现阶段,几乎所有人都是社交网络、信息网站的用户,这些工具方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顺势进入了校园的学习、工作场合,刷新了校园生活的面貌。
1、打破交流的时空限制和情感壁垒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一般是面对面的,但这将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有的时候会因为寻求双方都适宜的时间而不得不将问题搁置推迟。而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则打破空间的界限,使师生双方在不同空间也能无缝形成交流,更是可以将碎片化的时间加以运用,有效及时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再者,社交网络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更接近于学生的主场。社交网络从情感上拉近了交流双方的沟通距离。在网络的两端,辅导员与学生的先后辈关系不再明晰,沟通交流处在平衡的地位上。只需要轻敲键盘的简单方式,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更乐于交流。
2、实现一对多的高效交流
信息网络提供了更便捷的工作方式。近年来,发通知的方式,快速地由口头转到短信,转到飞信,再转到社交网络。由点对点,转向了一点对多点,大大提高了辅导员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效率。加之学生对社交软件的熟练运用,信息的传达更为有效,重要信息不致遗漏。一些通用的贴士也能够放在公共平台上让学生按需查阅。
3、建设网络思想阵地
网络时代,网络俨然代替书本,成为学生信息的第一来源。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是他们首选的方式,这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正是大好契机。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一向是重点和难点。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开展往往比较困难。高度理论化的知识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不免觉得死板。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恰好形成了崭新的平台,弥补了这些缺憾。
网文的语言形式和图片、视频的运用是年轻人较为习惯和喜爱的阅读方式。这些表达能够化解理论知识的生硬,也能够将知识点和宣传点浓缩在比较小的篇章中,在短时间内达到长时间的专题课堂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4、依赖信息工具的弊病
尽管信息工具的使用为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带来了诸多便捷,然而弊病也绝不少见。
一方面,习惯于使用社交工具与辅导员进行交流的学生,容易模糊师生界限。线上场合有时会显得不够严肃,问题的严重性不足以体现,一些声明和告诫依然需要放到线下来实行。另一方面,网络信息芜杂,就算已经建设了完备的网络思想阵地,网络世界之大依旧是不可限量的,学生接受了良莠不齐的信息后,对于辅导员教导更容易产生怀疑,会助长唱反调的逆反心态,需要辅导员及时发现与干预。
再则,网络在拉近线上人与人距离的同时,也在疏远线下人与人的交际。过于依赖网络人际关系,容易助长学生足不出户、消极怠惰的风气,课程出勤率也将受到影响。况且,人可以轻易在网络的掩饰下潜藏自己,很多问题透过网络是无法发觉的,想要真正地了解学生,线下面对面的接触依旧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美]马丁·特罗.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二战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形态与阶段[J].徐丹,连进军等译.大学教育科学,2009(03):13.
On the Communication Mode betwee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ang Qin
(Institute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Ningbo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jiang ,315175)
Absrtact: the first two centuries of the 21st century are about to pass,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ill enter the era of popularization from the era of popular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impact on students is reflected in the study, life, work, social needs and other aspects. On the occasion of the alternation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the role orientation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counselors are still to be discussed. The above factors will be the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w counselors 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rnet age; role orientation of counsel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