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模式研究
——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
蒲晓芳[1-2] 解红超[2]李晓璇[2]
1山东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 ;2山东中医药大学 教师发展中心 山东 济南250355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但目前部分高校教师仍存在“课程思政”意识有待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近3年开展的多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总结其成功经验,努力发掘中医药文化与思政相融合的山中医“特色”,形成“双融”视角下,中医药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模式
[作者简介]蒲晓芳,(1981-),女,山东招远人,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助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医药企业管理、高校教师培训;解红超,(1970-),女,山东沂南人,学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教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高教研究及高校教师培训;李晓璇,(1988-),女,山东淄博人,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中医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双融视角下,中医药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 教学能力提升的模式及方法研究 【编号:ZYJN2019005】;2019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3+3+1 高校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编号: ZYZ20190017】;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年教学研究创新团队:教师发展研究创新团队【编号:JCTD2019001】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收稿日期]2021-03-31
一、“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课程思政"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提出的,它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促使各专业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2】 在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育占据较大比例,发挥着“隐性思政”的作用,只有在专业课程中全面贯彻思政教育,才能更好的实现全课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相继出台的文件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高校办学的原则和科学立场;2017年6月,教育部在沪召开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肯定上海“课程思政”实践的探索经验。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统筹推进课程育人。这一理念的提出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教育实践工作者呼吁课程改革的热切回应。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2020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支持高校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可以说,课程思政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成型到全面深化推广的发展历程。
(二)研究现状
近几年,国内很多高校对“课程思政”以及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进行了不断探索,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形成了部分有价值、可学习推广的做法和经验。
例如:上海大学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建立课程、专业、学科“三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顾骏教授和顾晓英教授领衔的“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创设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且“双顾”团队开展了多次高校教师专场培训活动,将其成功经验在全国进行了推广【3】;武汉理工大学的谭晓爽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融入各类学科的教学当中;广西医科大学的徐华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基础,以教育评价和教师发展中心为抓手,因地制宜建立教师思政教育实践培训体系【4】等等。
(三)存在问题
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发现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教学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专业课在实现对思政课的“协同效应”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高德毅教授研究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5】,表现为: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在队伍建设上,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有待提高;在人才培养上,各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归根到底是“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结合中医药院校实际调查研究,我们发现:
1、“课程思政”教育意识不足。部分教师只注重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忽略思想政治的引领,对于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意识急需提高。
2、“课程思政”教育能力不足。部分青年教师,尤其是非思政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有所欠缺,对如何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与专业知识的无缝衔接,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欠缺。
3、非医类专业课教师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储备有待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尚有一定的欠缺,对中医药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方面有待学习和提升。
三、中医药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模式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现今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者的责任”。专业课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完成360度德育大熔炉的教育合力作用的重要执行者。高等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专业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提高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是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2019年,为了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落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山东中医药大学提出了“双融课堂”的概念,所谓“双融”,指的是专业课程内容融合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医药文化知识融合思政内容,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根本目的。在“双融课堂”背景下,学校大部分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得以全面提升,但同时对于全体任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加大了对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医药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模式,总结为 “1234”模式,即“一个中心、两大助力、三个维度、四种方法”。
(一)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医药院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专业课的教学全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价值引领中体现专业知识思想,专业知识学习中强调价值引领。
(二)两大助力:指的是“教学名师牵动+骨干教师推动”
教学名师主要指学校在教学方面颇有建树和造诣的教授、博导等专家,他们往往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尚的品格,尤其是在师德方面,往往都秉承“传道为先”的师德理念,坚持“引领人生”的师德定位,恪守“德高为范”的师德准则,由教学名师通过开展讲座、听课督导等方式身高垂范地来牵动专业课教师团队的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而言,其意义重大。
如我校常态化开展的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每年都一对一安排我校德高望重的教授担任新入职教师的指导教师,且培训课程安排中,由教学名师承担的内容占比达到50%左右。在长达一年的培训期中,老教授、教学名师等从师德师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特别是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方面,给予了青年教师较大的帮助。如在2019年我校开展的“新入职教师中医药理论提升培训班”中,我校两名老教授亲自担任班主任,将他们多年从事中医药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青年教师,他们对待教学工作多年未改的热情;对待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不变的情怀,深深的感染了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特别是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入职教师而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待教师岗位的认识都有了很大提升。
骨干教师主要指的是学校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工作15年左右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但尚未达到教授、博导等层级,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在课程思政实施方面也是学校的主力军,如同桥梁联系起了教学名师与青年教师,教师发展中心邀请他们通过开设各种培训讲座或沙龙活动分享其教学经验来推动青年教师成长是目前我校一直在实施且取得较好效果的活动。如现已成立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对分课堂教学团队、PBL教学团队的组建,也是骨干教师为主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的结果。
(三)三个维度:“三位一体化”
将战略思维引入到专业课“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之中,提出“三位一体化”建设路径,其重点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难点在于思政教学理念有待创新及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德育思想的有机融合。具体内容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四)四种方法
针对我校专业课教师实际情况,探索使用“入职培训+讲座沙龙+培训进修+比赛激励”的培训方法,结合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以及教师个人主观意志,对专业课教师采用有针对性的多维度、立体化培训,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全面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和能力。
比如:(1)在近三年举行的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中,均设有“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在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的修订中,也专门增加了“课程思政”章节,从课程思政的背景、相关文件梳理及实施步骤和要求等方面对新入职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基础奠定;(2)自2018年我校开展了第一届“京鲁杯”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比赛以来,迄今已经举办了三届,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比赛是我校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对课程思政开展和实施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比赛也选拔出了一批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研究的优秀教师,我校教师发展中心还将这些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结成册,供更多的青年教师进行学习;(3)学校自2018年来陆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程思政培训班,特别是将中医药文化与课程思政结合的培训,如“新入职教师中医药理论提升班”等,有效地实现了“双融”,虽2020年受疫情影响未继续组织线下培训,但也通过各种线上方式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极大的提升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水平和实施能力;(4)教师发展中心还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对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特别是支持教师开展与本专业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就基于我校立项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双融视角下,中医药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模式及方法研究”。
四、结果及前景展望
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巨大宝库,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中医药院校而言,系统规划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中医药与思政有机融合,通过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来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医药院校坚持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好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经过近3年“1234”模式的实践,我校已逐步形成“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讲思政”的大好局面,伴随着我校“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的筹建与成立,我校教师发展中心正逐步实现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今后将系统、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建成体现我校办学理念的亮点,更好地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
[2]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3] 顾晓英.教师是做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20(06):19-21.
[4] 徐华.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培训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2019(18):46.
[5]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ability promotion mod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or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k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Pu Xiaofang 1 Xie Hongchao 1 Li Xiaoxuan 2
1,2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 Shandong Jinan 250355
English abstract:The ke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lies in that educators receive education first. Teachers'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at present, some college teachers still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awarenes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uneven, 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studying a number of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three years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e summarize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str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form a "dual integration" perspective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bility,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