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仓储在线,龙源期刊网

主管单位:河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河北省群众艺术馆

《大众文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

dazhongwenyishe@163.com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发表 » 正文
《大众文艺》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由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文艺类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全文收录。
《大众文艺》
投稿邮箱:dazhongwenyishe@163.com
咨询电话: 15833114535

咨询在线: 3200336745

咨询微信:dazhongwenyishe

快捷链接
论文发表
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双语课程教学探析
2022-08-10 浏览量:966

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双语课程教学探析

林翊,张爱苓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  ]在我国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合作之路上,“走出去”的企业普遍面临着缺乏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的问题,这一现状对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现有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双语课程现状,总结了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并从教学质量公式入手,以教师、教材、学生、环境、教学方法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优质双语课堂的经验,探讨了如何改进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更高效输出有国际化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商业伦理的国际化管理学精英人才,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助力。

[关键词] 国际化管理人才;创新型人才;双语课程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规划 2018年度课题“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FJJKCGZ18-847 ”。

[作者简介]林翊(1973-),男,福建福州人,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及人才培养研究;张爱苓(1998-),女,四川南充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主要从事国际商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随着对外开放以及企业国际业务的深入,我国对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1978年改革开放,国企央企率先进入国外市场,也开始了以项目实战的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1]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型经济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企业获得了更多进入其他国家与市场的机会,对国际化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拓展到了跨文化沟通、通晓国际规则与国际业务等更高的层次。2010年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为开展公共外交、人文外交培养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相对接。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了国际化发展之路,出海企业非常重视国际化人才与岗位要求的精准匹配,高校与企业开始对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领域进行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2020年我国政府提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对外开放应对逆全球化思潮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我国高等教育也正积极应对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管理人才,为更高的对外开放提供智力支持,满足企业全球化经营战略对人才储备的需求。

“走出去”企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的调研数据显示:国际化人才稀缺主要集中于企业管理类人才(37%)、外语类人才(22%)、专业技术类人才(15%)和项目管理类人才(11%)四类,且国际化人才所欠缺的素质集中在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28%)、 跨文化沟通交流(21%)、创新能力(21%)、国际化视野(14%)、东道国社会文化知识(10%)等五个方面。[2]从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还很大。通过培养学生在跨国企业管理、国际商业思维、国际政治与政策规则、跨文化共情交流等方面的国际管理能力,能使其在组织国际化商业活动以及企业管理时更灵活的应用管理制度与商业知识。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跨国企业多以内部锻炼、员工自学的方式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而选择与高校联合培养的企业仅占18%。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我国应加强对高校培养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的重视, “专业+双语”模式的双语课堂教学也应当调整课程模式,强化双语课程与国际企业管理事务接轨,使学生跳脱出应试教育的枷锁,拓展国际视野,掌握专业管理知识,培养国际管理思维与专业外语表达兼备的国际化企业管理人才。

二、影响经管专业双语课程效果的要素

关于影响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许多学者基于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式进行了探讨。陈汉辉[3]分别以理工类和财经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基于AHP模型对管理类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理工类和财经类本科生都认为教师素养和教学过程控制是双语教学效果影响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同时财经类本科生认为学生素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很重要,学生的外语水平会对其接收课堂知识的程度产生直接影响。郭林花[4]等对中南民族大学8门双语课程的学生及老师进行调查,发现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双语课程起到的是1+1<1的折扣效果,影响效果的因素也主要集中在学生英语水平、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方面。何一鸣[5]对我国高校经济类学科的双语教学深入探讨,总结出目前制约高校经济类学科双语教学的两大约束是资源约束与环境约束,许多学校对双语课程的开设把关不严,出现一些为完成任务而开设双语课程的现象,专业教师的缺乏和难以营造的语言环境使得当前高校双语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通过这些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影响双语课程质量的制约因素基本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材+学生+环境+教法)×教师=教学质量”这一教学质量公式。[6]要提高双语课程的质量,就要从这五个方面突破困境,借鉴国内外优质课堂经验,更高效的培养和输出国际化人才,避免做无用功。

三、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双语课程建设

(一)建立专业化的双语教师团队

从教学质量公式中可以看出,高水准教学能力的双语教师可以给教学效果带来成倍数的增长,因此要想做好双语课程教学,就要从教学源头——教师开始改进。第一是加强校内英语专业教师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联合工作,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过关,但大多难以应付自如的用英语授课,所以需要外语专业教师与其紧密配合。学校可以对现有管理类教师的英语水平进行测试,筛选出英语应用能力出色的管理类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的老师合作备课与试讲,英语专业教师用其专业眼光对管理类教师的教学课件及课堂用语进行点评和改进,优化课堂质量,保证学生能够专业知识和第二语言双丰收。 第二是学校组织建立双语教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双语教学课程计划,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以及教学观摩活动,研讨课堂问题的改进,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双语教学高质量发展。第三是积极引进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这类教师海外经验丰富,能够熟练运用外语沟通,同时对海外国家文化更为熟悉,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及沟通能力。

(二)进行学生分层与因材施教

第一个分层次是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分层次。Cummins[7]通过数据表明,第二语言习得与学术认知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而语言习得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能获得多少可理解的输入,所以学生的第二语言达到一定水平时,双语教学才能产生正面效果,因此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针对型的教育,才能收获更好的课堂效果。分班的标准可参照韩建侠等[8]的研究结果,双语教学对于已通过CET6或CET4优秀的学生能够产生正面效应,则以此为标准分为A班和B班。A班可提高英语教学的比重,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教学,重点培养国际化管理思维,B班主要采用汉语铺垫英文引入式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第二个分层次是教材分层次。目前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使用的专业教材有国外原版教材、外文改编版、中英文对照版等几种,对A班可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课堂能更多的与国际接轨,感受西方思维方式,同时为了避免照本宣科,教师要走出理论教学的束缚,以国际管理真实案例为课堂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B班学生则适合采用外文改编版或中英对照版的教材。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9],教材的生词率应在2%-5%左右,这样更容易为学生所吸收。除教材以外,还可配套教学辅导书,用于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资料背景以及专业词汇的学习,以此增强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和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

第三个分层次是公共英语课程与双语课程分层次递进教学。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要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做好衔接准备。从公共英语到专业学科英语,增加了专业英语词汇和专业知识的难度,学校可以在公共英语课堂上开设与国际化管理相关的各种专题的英语主题课,以简单的主题讨论、案例研究、团队演讲等方式来逐步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能力,顺利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双语课程教学。对于英语能力更强的学生,学校可借鉴“加式浸入法”教学模式,让其与留学生一同上纯英文教学的管理课程,浸身于纯英语环境中更能发生多元文化的碰撞,有利于学生汲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和理念。[10]

(三)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中提出,人们可以通过“习得”和“学习”两种模式提高第二外语的能力,“学习”是在特定状态和集中时间内得到的语言沟通能力,这对学生的自制力、专注力要求较高,而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潜移默化所学到的语言能力及“习得”的能力更能灵活应用。[11]基于此理论,我们应在除教材教学以外,通过各种方法营造管理类专业的双语文化氛围,在不断的应用和实践中将语言和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身能力。第一可以利用校园社团举办与管理类专业相关的竞赛、演讲比赛等,鼓励学生通过实战训练训练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第二是学校联合外企建立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外企实习,了解真实企业运营情况,聘请企业管理层作为校外导师,可以带领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难题,在解决问题和沟通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第三是借鉴“科学商店”的模式,建立管理咨询类的志愿服务站,利用大学生探索新事物和发现问题的创新力,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营销方案参考,协助企业对外沟通谈判等等,这样学生也能在千奇百怪的社会挑战中收获发现商机、信息渠道挖掘的能力和熟悉行业规则,向成为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迈进。[12]

(四)采用综合教学方法

第一是任务教学法。以管理学课程一个知识点为一个任务,每个小组负责围绕这一个任务查找相关资料,最后学生在课堂上以PPT英文演讲形式向全班展示,结束后与其余班级成员展开英语问答环节。为避免组内成员搭便车的情况出现,每个小组成员需至少回答一个问题,最后由老师总结和点评。

第二是主题讨论式教学。教师选取与管理类专业相关的案例,以文章、听力或视频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给予一定的课堂思考时间以后,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用英语发表看法或提出问题,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国际化管理视野,鼓励学生发言而不是学哑巴英语,对讨论的深度不做过高要求。

第三是案例研讨法。学生到企业实习后,鼓励学生编写企业案例分析或是企业模拟竞争,结合实践知识和网上调查的资料,把课堂所学的营销、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等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用英语写成论文参与征文比赛。此方法对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调研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不对所有学生做硬性要求,以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甚至对双语学科学习产生厌恶和害怕的心理。可以通过增加学分或与企业合作设立专项奖学金等鼓励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参与此类活动。

第四是网络辅助教学。网络可为双语课程的教学带来更多资源,学校应当完善管理类专业双语课程的网络资源,积极引进国外各类关于企业管理及人才素质教育的课程资源,提供 “演讲与口才”、“商务谈判规则与礼仪”、企业文化和商业伦理”、“项目开发及风险管理”等系列组合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需求选修相应课程,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第五是重视教学效果反馈。双语课程的教师要常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课堂上要观察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能力,课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吸收能力,以改进教学方法或调整教学方案,建立有效的教学课堂。

四、结论

据麦肯锡最新研究预测,随着社会自动化的发展,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也在改变,到2030年,企业对创造力的需求将急剧上升。[13]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端口,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培养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的责任,建立专业化师资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有开拓创新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商业伦理的国际化管理学精英人才,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助力。

[参考文献]


[1]金晶, 江雨欣. 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历程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42(10):27-28.

[2]寸守栋, 杨红英. 知识创新理论下的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视域[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1):43-47.

[3]陈汉辉. AHP模型下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理工类与财经类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的比较[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21):159-161.

[4]郭林花, 王露露. 大学英汉双语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 语言教育, 2017,5(01):14-21.

[5]何一鸣. 我国高校经济学科双语教学的困境与破解对策[J]. 经济师, 2021(02):169-170.

[6]孟凡韶. “以生为本”视角下师生和谐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助推[J]. 教学与管理, 2009(27):133-134.

[7]Cummins J. Bilingualism and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 and Pedagogical Issues[J].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1983,6(4).

[8]韩建侠, 俞理明. 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 现代外语, 2007(01):65-72.

[9]、[11]李泮池. 浅析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05):90-96.

[10]袁平华. 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与加拿大双语教育之比较研究[J]. 高教探索, 2006(05):39-43.

[12]朱健. “科学商店”培养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实践[J]. 职教论坛, 2011(17):77-78.

[13]万晓榆, 万婧. 重庆市经济管理类国际化人才需求及培养对策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5-16.

 

Analysis on Bilingual Course Teaching of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alents

 Lin Yi, Zhang Ailing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As my country further promotes global cooperation, there is a huge gap in 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alents,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tra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alen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bilingual cours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mmarizes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s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starts with the formula of teaching quality, taking teachers, textbooks, students,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starting point.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high-quality bilingual classrooms at home and abroad,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courses, and more efficiently output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elites with international thinking skill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familiar with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business ethics, as a strategy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promotion of the company and the strategy of going global.

Keywords: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alents; innovative talents; bilingual courses

 

 

 

 

 

 

 

 

 

返回顶部